查看原文
其他

荀慧生:伶工演戏,往往只求迎合观众,不合情理者甚多

张次溪 梨園雜志 2022-07-30

 更多精彩 点击上方蓝字"梨園雜志"↑免费订阅

 

 荀郎慧生本姓筍,以姓僻,改姓荀,幼名词儿。其先祖洛阳人也,世居洛之西门炮坊街。筍氏在洛阳为巨族,至其父徙居河北东光县,遂家焉。父业农,获利薄不能支,改业商,设肆于津沽奥界,而利至啬,仅得衣食,不能供慧生学费也。


 时戏曲之学甚盛,善歌者所获甚丰。慧生自请学歌以养亲,经友人介委贽于伶工庞启发之门,庞为秦腔青衣之泰斗,技艺至精,从之学者至众。顾其人性躁,生徒稍弗如意,辄鞭挞之,故多有未终学而亡去者。慧生则受命惟谨,虽倍受艰辛,泰然处之,不以为苦。从学七年,卒毕所业。慧生十八龄时,即演其拿手剧《忠孝牌》于天津河东下天仙剧院,大蒙津门人士之好誉,  “白牡丹”三字于是渐著。白牡丹者,慧生之艺名也。其后屡应外埠之聘,黄河以北足迹殆遍。壬子十月,应北平三庆园之聘,时班中重视女角如鲜灵芝、张桂云,既负时誉,班主遇之尤厚。慧生少年气盛,耻居人下,郁郁不得志,乃决然他去,后而三庆亦不支矣。


少年荀慧生

 

 癸丑甲寅之际,班主曾一度以重礼聘之,顾曲者为之云集。好事者组织白社,日以诗歌揄扬之。时畹华、绮霞、玉霜各以技艺鸣于世,党派之争甚烈,慧生适与其时,而梨园自此多事矣。尔时皮黄渐盛,秦腔则几为人所不欲道,慧生环顾潮流,非维新不足与众抗,于是萌弃秦学徽之意。而宋乐生、李鑫甫辈尤力主之。慧生初从陈桐云习花衫,未一年即以《胭脂虎》剧试演于宣南湖南会馆某票房中。是日聆曲者无论内外行交口称善之,谓慧生聪明绝顶,行将以皮黄名天下。白社同人益劝慧生尽弃所学而学焉,且白社社友又集资为聘名伶路三宝授以青衣花衫诸名剧。三宝固名辈,而慧生又苦心力学,未几,尽得其神韵而艺遂大成。会上海亦舞台遣人来聘,慧生许之,自戊午以,迄癸亥始返平。杨小楼亦雅重之,约与合演于东珠市口之开明戏院。期年又应申江之聘,乙丑乃返,是岁更易今名,与小楼、叔岩组班出演于新明戏院。

 

 是冬赴申,由申之苏、之杭,萍踪所寄,处处欢迎。而慧生精进不已,知潮流之所向,非徒演旧戏,而尤在能应社会之需求也。于是时名流陈墨香,方寄情于歌曲之学者,新曲订旧谱,欲得其人而传之,见慧生大喜,乃尽授之。如《元宵谜》  《情天冰雪》《丹青引》 《江天雪》《红梨记》《西湖主》《埋香幻》诸剧,皆为时所重。而修订之剧如《玉堂春》《辛安驿》《香祖楼》 《双官诰》《荀灌娘》《盘丝洞》《风筝误》亦迥与旧剧不同。慧生尤以为未足,复叩学于老伶工王瑶卿、曹心泉。瑶卿固以新腔著者,今之旦角皆出其门,名伶如不经其指道,虽技艺精纯终觉小家气象。曹心泉则明四声,辨正伪,慧生得两名家之教,乃臻至境,宜其得名盛也。


荀慧生之《盘丝洞》

荀慧生之《拾玉镯》


 己巳冬,慧生又应上海荣记大舞台之约,自初登台以至合同期届,座客无日不满。临行前一夕演《玉堂春》一剧,甫售票而票已罄,后至者因门口之铁闸关闭不能人,多出资贿园役,虽无座愿站以听之。殆慧生登台,好声雷起。曲终观者多不忍去,咸请慧生便装登台话别。复请由前台客座出园,慧生皆诺之。万头攒动,争看慧郎,其受社会之欢迎如此。慧生于演戏之暇,尝研讨剧情,故所造益深。每与人曰:伶工之演戏,往往只求迎合观众之所好,故不合乎情理者甚多。例如《鸿鸾禧》中之金玉奴,以事实论,饰玉奴一角应以青衣扮演为尚。盖玉奴虽乞丐女,天赋聪慧,性极怜才,矢志不二,其一种特性非青衣不能表现其贞操,安可以花旦角饰之?今则不然,饰之者多为花旦,已与原理不合。且剧中人之词句,亦应以其人身份而定。若以丐者女而满口文词,又似与事实不伦。此等瑕疵显着,他更无论矣。可知慧生于戏剧原理得其三昧,宜其表演能传神也。慧生每以生非其时未得受高深教育引为大憾,故于习艺之暇,从名人间学。从吾友胡佩衡君学画,有所为皆清逸超俗。吾师吴昌硕先生极为爱重,为题所居曰“小留香馆”,跋语有云: “香可留,色即是空,佛说如是闻天风”之句,慧生当之无愧慧矣。生有子曰令香,年才十龄,读书之余,慧生教以所学,有虎子之誉云。


“小留香馆”斋额

 

 张次溪曰:伶才之难求也,有甚于文士。近二十年来,梨园人才衰落甚矣。即以旦角言,则梅、尚、程、荀,而后无能为继,良可惜也。以四大名旦之艺术丽论,各有所长,未易轩轾,而慧生轻财好义,在在可书,故其处世誉之者多,今虽名成,每逢老伶工辄虚心请益,故其技艺日进不已,是为后学所当效者。然名旦老矣,倘有秀出之士,而慧生能掖导之,以继其业。是即吾之所以传慧生者也。

 

(《戏剧月刊》第八期)


- 历史推荐 -


李蔷华:为程派我痴迷一生

王瑶卿先生珍贵的十九式手势图

翁偶虹:高庆奎激情高亢的唱腔是怎么表现出来的?

京剧应该亲世俗、趋时尚、多戏说

谈旦角表演:如只演“行当”不讲人物,就成了“一道汤”

《奇双会》二事:赵宠问夫人的名字究竟合不合理?

要让胡琴“唱”(为张君秋伴奏的点滴体会)

五十年代在武汉看程砚秋先生演出《锁麟囊》

梅兰芳谈旦角表演及《穆桂英挂帅》形象塑造

京剧《杨家将·碰碑》中的“石虎”究竟是什么?

门外谈戏曲:“中国的戏曲,先天上受了古装的限制”

傅斯年:“就技术而论,中国旧戏,实在毫无美学的价值”

《空城计》中诸葛孔明应自称“山人”还是“老夫”?

熊佛西谈梅兰芳:“好随便翻新,又不肯研究翻新的方法与原则”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
更多梨园旧事get√

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

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  



怀旧

梨園雜志

微信号:liyuanzazhi

今日头条:梨園雜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